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中国书法报
2023年12月16日—19日,为期四天的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研讨会论文审定工作在北京圆满结束。经过审定委员会认真有序的评审,共评选出入选论文140篇,现将入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间,如发现入选论文存在抄袭、剽窃、代笔等情况,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电、来信等方式,向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举报。一经查实,将取消该论文入选资格。
公示时间:2023年12月20日—29日
受理部门: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活动策划部 010—65064258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文联大楼5层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王紫琛、杨昆、董东红
邮编:100125
特此公示。
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23年12月20日
陈永胜 | 赵孟頫书《证道歌》流传高丽考略 |
陈智蕾 | 颜真卿在日本书法史上的隐与显 |
郭欣宇 | 十五世纪朝鲜王朝校书馆之于中国书法东传的意义 |
贾宪旺 | 中国书法文化西传论略——以十六至二十世纪欧洲汉学史为中心 |
靳悦 | 雷德侯对“书法时间性”与“平淡美”的建构与局限 |
鞠云停 | 王铎书法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文化反哺现象研究——从《雒州香山作》说起 |
康佳琦 | 赴日元僧竺仙梵仙书法考略 |
李慧 | 江户至明治时期日本书风演变——以《兰亭序》的临仿为视角 |
李静 | 从域外汉籍看宋元版书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接受——以日本汉籍抄本为例 |
李潇 | 从空海《真言七祖像赞》看“飞白书”在日本的受容研究 |
毛鑫洋、唐楷之 | 日本江户时代甘旸《集古印正》及《印正附说》流传与影响 |
孟安康 | 北学与东传:朝鲜书家金正喜书学理路析论 |
潘捷 | “意”的东渡:中日书法交流中的南宋明州士族与碑刻因素 |
钱磊 | 金石学在朝鲜后期书坛的播迁 |
邱吉 | 中村不折的碑帖收藏与研究:兼谈“碑学”在近代日本的传播 |
施錡 | 长崎唐通事林道荣的书法及传播研究 |
史清晨 | “书奴”批判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展开 |
宋玖安 | 翁同龢藏《宋拓汉娄寿碑》的流转——兼论在日本的传播 |
苏浩 | 书苑东坡:近现代日本的寿苏会与赤壁会 |
随文豪 | “一笔书”的产生、流变及草书元素提取——以唐宋草书在日本奈良、平安、镰仓时期的接受与拓化为中心 |
王赢 | 江户时代日本篆学理念探赜——以《说文》为中心 |
王铮 | 初探:中国古代书法在俄罗斯的研究——阿列克谢耶夫书法观暨杨景曾《书品》外译阐释 |
向净卿 |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所见唐代书法知识的东传 |
许宇航 | 从《世史正纲》江户抄本看中国书法在日本的传播 |
杨子墨 | 从大唐到新罗: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塔铭寻迹与溯源 |
姚彭程 | 东渡元僧对日本书法的影响——以一山一宁为例 |
叶晟 | 刍议魏晋南北朝书风影响下的“上野三碑” |
余智鸣 | 杂体书东传与衍化中的社会形态与文化观念——以日本入木道为例 |
张博俣 | 十九世纪碑学书法东传的契机——以朝鲜北学派书家金正喜为例 |
张铜伟 | 张即之书风影响下的日本中世禅宗墨迹 |
赵利光 | 甥舅同好:宗藩制度下元朝与高丽官方书法交流述论 |
范婷楠 | 翁方纲与朝鲜书家交游考述——传播视角下翁方纲碑学思想在朝鲜地区的接受与传播 |
安嫱 | 接受与改易:朝鲜半岛碑额篆文整理与研究——以新罗与高丽为中心 |
蔡志伟 | 宋丽之间的书法文化互动:以苏轼及其友人为中心 |
程立斌、叶欣 | 松雪体在朝鲜半岛印刷版面的风靡与嬗变 |
程强 | 东渡与西回:唐风书法文献东瀛的流布——以杨守敬日本访书为中心 |
戴逢红 | 黄庭坚书法在日本的传播历史与现状 |
邓允 | 邓石如书法艺术在韩国的传播 |
丁梦琦 | “四体书法”的传播与越南阮朝书风的形成 |
郭志琪、刘铎 | 域外视角下盛唐书法的海外传播——以日本平安时代为例 |
何振 | 樋口铜牛及其《孙过庭〈书谱〉衍释》 |
李颖 | 基于“三系四段说”的中日书法交流传播效果与文化流变刍议 |
吕丽军 | 从英藏敦煌S.214V《尚想黄绮》和藤原行成日记看王羲之书法的影响 |
慕德春 | 王羲之书法在日本奈良时代传播与影响 |
宋玉超、谢蓉蓉 | 万邦来朝——越南汉文燕行抄本文献书法刍论 |
张翔宇 | 《垂裕阁法帖》考——兼论中国刻帖的对日传播 |
邹伟文 | 明代中央官学海外夷生书法教育生态郗视——十四至十六世纪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基础与条件揭蔽 |
石放 | 长风万里通:论唐代书法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
王一钦 | 略论十九世纪朝鲜书法对苏东坡的接受——以翁方纲对苏东坡书法研究及传播为例 |
张志超 | 8世纪中国书法文化对日本的传播途径与影响探析 |
杨林顺、昌怡璇 | 借圣教反哺书法:中国书法在统一新罗时期的另一种传播方式 |
颜景波 | 《冠岩全书》与朝鲜洪氏家族中国书法碑帖的收藏、接受 |
杜啟涛 | 论空海对晋唐书法的探索及中唐书法的补充 |
章国新 | 韩国景福宫匾额书法审美浅析 |
谭子怡 | 赵孟頫书画东传与本土化流变探析——以高丽末朝鲜初期为考察中心 |
廖敦涛 | 日本木简与中国简牍的变迁以及书风研究 |
袁文甲 | 史料、方法与视域:基于《兰亭集序》在日本传播的介质思考及文化接受 |
赵明 | 惠我至宝:宗主观念与明代书法域外流播 |
罗志华 | 碑派书法东传:清代学者影响下的金正喜 |
周康 | 近藤一成对南宋张縯《黄州寒食帖跋》研究的得与失 |
王广瑞 | 金石铭刻所见中国书法在日本的传播——以唐代日本金石为中心的考察 |
曹悦 | 清代篆书书法在江户日本的接受情况——以江户、大阪地区出版的篆书书目为中心 |
张曙光 | 宋代“尚意”书风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以镰仓“禅宗墨迹”为例 |
覃一彪 | 《鱼养碑》拓本初识——兼与《集古十种》本对比 |
马其伟 | 藏来墨迹人间满,和到诗章海外同——晚清俞樾书迹的域外传播考察 |
张东升 | 张裕钊书法对宫岛咏士的影响及其在日本传播的因素考论 |
胡鹏 | 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在西方的传播——以“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为中心 |
黄政霖 | 清末民初中国法书碑帖在日本的影印出版与传播——以西东书房为例 |
靳圣 | “张旭狂草”:作为书法与现代艺术对话的窗口——兼论熊秉明书法美学思想的“现代”精神 |
李楠 | 潮汕侨批书法的海外传播 |
宋雪云鹤 | 20世纪初汉学与书法视角下《语石》的在日传播 |
田一涵、刘铎 | 海外文化传播视域下书法数字媒体化的当代表达 |
王博 | 跨文化视野下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研究——以毕来德《中国书写艺术》为例 |
王晶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视角下书法海外传播的他治与自治——以1935年至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展览会英国媒体报道为中心 |
王真 | 20世纪中国书法西渐之大众传播——以书法通论式著作为例 |
熊英凯、刘玉涵 | 以“理”证道,裨益多方——近十年书法相关论文在英语国家(地区)的发表概况 |
叶蓉丹 | 书法视觉形象在西方的传播初探——以清代外销画为中心 |
张尔奇 | 现代书法海外传播的基点与层次 |
张喜晶 | 近十五年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
龙红、曾强鑫 | 试论中国书法的对外传播——以西方汉学家高罗佩和雷德侯对中国书法的接受为例 |
刘美顺子、鄂霞 | 长风破浪——鼎革之际民国书法现代化进程与海外传播 |
王威、罗白东 | 以西学入中道:20世纪中国书法域外传播揆度——以熊秉明先生为例 |
张可欣 | 现代欧洲人书法研究——兼谈中国书法世界化的表现 |
张明伟 | 孔子学院机制下的中国书法海外传播方式及方法思考 |
张志远 | 当代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反思与体系构建 |
刘志威 | 颜真卿书法对日本书坛的影响——以井上有一为例 |
常钺、张函 | 中国书法在马来西亚的传播途径与方式 |
陈贵荣 | 当下中国书法在韩国的传播方式刍论——以欧阳询书法在韩国的流变为表象 |
茌天涯 |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国丛帖收藏研究 |
郝长宁 | 承前启后,薪火相传: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国书法的接受与传播 |
胡俊乐、常征 | 韩国《书艺学研究》杂志近二十年学术研究郄视——兼谈中国“书法学”研究方法的多维空间 |
黄骋龙 | 轨迹:海外数字书法的知识内核与美学观念 |
李朔瑶 | 新时代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价值追求与路径思考 |
李阳洪 | 民国南洋碑派书法传承与发展——基于人本社会传播理论的探讨 |
李毅华、黄美娜 | 清民之际中国书法向欧美的传播进路与追问 |
林圳杰 | 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书法在南洋的传播——以施香沱的推动为例 |
刘芳 | 福开森与近现代中国艺术的海外传播——以书法为中心的考察 |
刘开任 | 20世纪日本对吴昌硕印风的接受与传播 |
刘磊、骆晓 | “汪中旧藏《定武兰亭》”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
罗林汐子 | 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困境及其应对措施 |
石清都 | 新媒体视角下语境对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影响研究:以语言翻译为中介 |
王东辉 | 日本篆刻艺术对清代碑学思想的吸收与接受 |
王国强 | 近代碑学在日传播的几个问题——从杨守敬的渡日谈及开来 |
王吉凯、纪松 | 于右任书法在日本的传播探究——以高崎书道会为中心 |
王子微、朱友舟 | 北美中国书法史研究的融合范式与多元面向 |
翁铭峰 | 中国书法海外传播要重点做好中国文化认同与互动的文章 |
吴亚宾 | 当代中国书法在欧洲的传播——以欧洲汉学家对中国书法的研究为例 |
许贵淦 | 中国书法在新加坡的传播——以施香沱与陈景昭为中心 |
许映池 | 汲古与突破——论松本筑峰对中国破体书法的接受与传播 |
杨贺 | 从小林斗盦篆刻风格的形成窥探中国书法篆刻在日本的传播 |
杨晓萍、李沅锘 | 美国之中国书法展的展览机制与传播效果研究——以1999年“艾略特收藏中国书法展”为中心 |
张璐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书法海外传播:挑战与机遇并存 |
王一赛 | 共情传播视域下中国书法国际传播路径探索 |
陈淼华 | 南洋大笔立一枝:潘受在新加坡的书法活动与传播 |
刘镇、魏玥玥 | 从潮汕侨批看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 |
张淑政、宋宸溪 | 溯源返古——实学背景下的金正喜书法观 |
宋文雯 | 文化身份认同:面向港澳台侨学生的书法教育与海外传播研究 |
李贝 | 对内与对外书法教学差异 |
李峰、刘宏宇 | 现行日本高中书法课程中中国经典法帖学习状况研究 |
黄建新、刘星宝 | 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实践与启示—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 |
丁茂远 | “美学三问”——论中国书法教育的海外传播 |
叶嘉沂 | 从文化中心主义到文化国际主义:中国书法教育海外传播立场的转向 |
包洋 | 20世纪中叶中国书法的跨文化传播——以纽约华笔书画院为例 |
齐敬岩 | 浅析熊秉明中国书法教育海外传播的底层逻辑 |
姜文 | 中国书法的海外教育现状与策略探析 |
吴晓懿 | 国际中文教师书法才艺提升困境和对策 |
尚磊明、高飞燕 | “一带一路”视域下书法海外课堂的新视野 |
寇之鉴、刘铎 | 日本高等教育视野下中国书法学科构建与发展研究 |
王放、陈宇欢 | 跨媒介语境下书法艺术的媒介融合与海外传播之路 |
王向前、李博 | 对中国书法教育海外传播的思考 |
郭振宇 | 历史研究与创作:布兰戴斯大学的书法教育 |
郝俊 | 从唐代时期中国书法对日本的影响看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 |
李琳 | 融合与创新——中国书法教育海外传播形式与文化品牌建设新路径 |
董追追 | 中国书法教育在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的传播 |
柳红良 | 书法高等教育导向与书法海外传播的转型策略 |
李存利 | 加强中国书法教育海外传播的思考 |
杨佳惠 | 淮北师范大学对外书法教学实践探索 |
陈一云 | 近现代中国书法教育的海外传播——从王学仲先生谈起 |
左富强 | 书法国际传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
刘瑶 | 李健在南洋地区的书法传播活动考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