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山谷
修水(分宁)未从武宁分出之前唐代县治所在地
大多数修水人对修水历史演变都是略知一二,不甚明了,尤其是和武宁县、铜鼓县的关系,模模糊糊知道一些,但要具体说出来,就只有挠后脑勺的份了。今天,就把修武铜三县的关系演义演义一番。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水上游。地跨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与湘鄂赣三省数县相邻,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活。商封艾侯国,春秋为艾邑,先后属吴、楚、越国管辖。汉建艾县,隋代并入建昌县(今永修等地),唐代隶属武宁县。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析武宁县西八乡置分宁县。
为什么将武宁县的西部八个乡分出,设置一个分宁县呢?
西安里文化广场
当时,武宁县的版图面积有9562平方公里(今天的修水县4504平方公里、武宁县3506平方公里、铜鼓县1552平方公里),幅员非常辽阔,加上古代没有公路,没有车辆,一切出行只能靠行走、坐船、骑马,管理极为不便,老百姓完皇粮纳国税也非常困难。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应士民邓广支和文靖的请求,江西观察使李巽向唐德宗李适上了《奏置分宁县疏》:窃惟武宁一县,所隶者凡二十乡。而太清乡甘罗村,县治所在焉。西乡趋县,山川修阻,输赋于官逾三百里。小民往返,疲于道路。农桑之业,或至荒废。臣等伏见:西八乡有常州亥市居其中,于八乡道里适匀,臣请即市建县,西八乡悉隶之,余隶武宁如故。于输赋既便,而榛莽遐旷之处,人迹罕到,有司耳目,近而易周,则于防微杜渐之理,或兼有取焉。事系民生休戚,辄便披宣,静听敕旨。
李巽(739-809年),字令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大臣,经济学家。年少苦心为学,以明经举拔萃,长于吏事,书法亦妙。初授鄠县尉,由左司郎中出为常州刺史,召拜给事中,出为湖南观察使,五年之后,改任江西观察使,加检校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
李巽奏疏的大概意思是:武宁县管辖二十个乡,县治在太清乡甘罗村(即今武宁县石渡乡新丰村)。西乡离县治有三百里路,由于山川阻隔,缴交赋税很不方便,老百姓长途往返非常疲惫,以致荒废了农桑等主业。我认为常州亥市居于西部八个乡的中间位置,离八个乡的距离基本上都差不多,我请求陛下批准在这里建县,西部八乡全部由其管辖,其余的乡由武宁县管辖不变。这样一来,老百姓缴交赋税就方便了,同时,官府的耳目就可以更加周详地掌握情况,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此事关系民生休戚,恭请陛下披阅做出决定,我们静听朝廷圣旨。
德宗贞元十六年,即公元800年,分宁县正式从武宁县分出,在常州亥市,就是今天修水县城北城区,建立分宁县,管辖泰、安、奉、高、武、崇、仁、西八乡,也即今天修水和铜鼓两县全境。
这么一分,就把武宁县几近百分之六十的面积分到了分宁,并且都是膏腴之地。在这6056平方公里(含铜鼓县在内)的大地上,修水和主要支流就像一根硕大的分叉众多的藤蔓,各个山间盆地就像巨型的瓜果,累累叠叠地挂在藤蔓上。三都大塅、杭口双井杨坊塅、西港官塅、马坳游塅、山口塅、渣津帅塅、莲花塅、花园塅、黄坊塅、全丰平塅、大桥朱陂塅、上奉塅、何市塅、黄沙汤桥塅、山口塅、漫江宁红塅等等就是藤蔓上大大小小的瓜果。这些山间盆地里,田地最肥沃,出产最丰饶,人口最集中,经济文化最发达。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就是对其最准确的概括。
从宋代至明清两朝,举人进士在这些山间盆地里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双井出了黄氏48进士,漫江等地出了莫氏20多名进士,汤桥等地出了余氏50多名进士,何市等地出了徐氏、祝氏多名进士,官塅等地出了周氏6名进士。细究其他进士举人,基本上都是产生在大大小小的平塅之中,就是陈宝箴举人和陈三立进士,虽说是桃里山里,但也是山中的平塅--竹塅。
在这些举人进士中,有的做到了巡抚等封疆大吏,有的做到了尚书等朝廷高官,有的是宰相帝师,有的是宗师文豪,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就是黄庭坚和陈寅恪家族两座文化高峰,他们的成就傲居巅峰后人难以企及,他们的影响泽被后代化育千年。
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析置分宁县后,到元朝大德五年(1301),除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开宝八年(975)短短的16年改称宁县外,其余近500年均叫分宁县。元大德五年(1301),改分宁县为宁州,隶龙兴路(后为洪州府、南昌府),这是修水称州的开始,宁州是江西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府隶州。明代从洪武三年(1370)至弘治十六年(1503)的133年复称宁县外,其他时间均称宁州。直到清朝嘉庆五年(1800),因乡民平定刘联登起义有功,皇帝颁旨,赐名义宁,这是义宁州的由来。
明神宗万历二年,李大銮、杨青山在武乡大幽山、金鸡桥等处起义。“万历四年,巡抚潘季驯遣守备邓子龙带兵剿灭。万历五、六年,抚臣奏请增设城堡,立守备等官于大沩山之铜鼓石,为宁州外屏,分定哨五营,黎源诸洞险阻尽在掌握,可为内外应援,长治之象。”(《义宁州志.武事》)
这段话说明李大銮、杨青山起义被守备邓子龙带兵剿灭,为了防止死灰复燃和新的农民起义,特在适中之地的铜鼓设立兵营以起威慑和方便镇压之效。
在武乡设立铜鼓营是铜鼓营演变为铜鼓厅,最后成为铜鼓县的滥觞。铜鼓营所设之地的东面有一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故名铜鼓。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江西提督、学政吴士鉴,奏请清廷改铜鼓营为抚民厅,将镇压农民反抗,威慑民众的职能改为抚慰管理民众。宣统二年正月初一(1910年2月10日),铜鼓废营建抚民厅,隶南昌府义宁州。民国二年(1913年)7月,铜鼓废厅建县,直隶省府。在1913年7月之前,不管是铜鼓营还是铜鼓厅,都归修水代管。
至此,山水相连人文相同的修水、武宁、铜鼓硬生生地被分成了三个县,更为可悲的是原来三地一直都是属于南昌府管辖,现在,武宁、修水划给了处于东北近200公里的九江市管辖,而铜鼓,则一路向南,被宜春市所统帅。
1913年7月正式建县的铜鼓,是划出崇乡、武乡各一部分,即上崇乡、上武乡组成,它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东邻宜丰县,南接万载县,西介湖南省浏阳县(市)、平江县,北连修水县。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全部为山地丘陵盆地,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0座,属典型的山区。全县人口14万,辖6镇3乡4个国有林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区县。铜鼓县依据景观资源多、森林覆盖率高、红豆杉等珍稀物种多的生态优势和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红色旅游康养事业,城乡到处都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幕阜山九岭山山连山,修河水水环水。修武铜被人为地分成了三个县,但三地的百姓还是血脉相连风俗相同,交往频繁结亲很多,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情同手足义如兄弟。大家都在铆足了劲地朝着确定的目标一路前行,去实现自己的幸福梦中国梦,书写这块土地上最新最美的图画!
2023年4月
作者简介:
周 斌,男,六十岁。九江市修水县退休干部,爱好文学,喜读诗书,间或舞文弄墨,尤其对家乡的山水和典籍故事情有独钟,其作品散见各种刊物和各个平台中。有作品入选《蓝蓝天》,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