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周斌专栏 • 正文

夜听庐山林涛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周斌


白鹿洞书院
  7月6日晚上,我和家人住在庐山上的东谷宾馆。白天在多个风景点跑了一天,委实疲劳,吃完晚饭就早早地睡了。睡到半夜,被窗外阵阵雨声吵醒,妻子在朦胧之中问我:“下雨了?”“是啊。”我轻声回答。但一细听,好像又不像雨声,虽然听起来好像雨打树叶的声响,但却听不到雨落地的劈啪声,应该是风吹树林发出的阵阵林涛声。自己对自己说,睡吧,明天早上到外面看看就知道了。可是,躺了很久,却总是入不了睡。思绪从白天看过的景点漫无边际地联想开来,真的有点信马由缰,思接千载,心游广宇的意思了。

(一)

  庐山,是一座雄奇秀美的风景名山。
  庐山有泰山的雄。泰山在山东大平原上突然耸起,四周没有其他的高山,虽然海拔不是很高,却十分的雄伟。庐山同样如此,幕阜山逶迤东来,由高耸巍峨而逐渐地低矮平缓,但到了长江平原和鄱阳湖交汇的地方,却突然耸立起庐山这么一座高山来,庐山的山峰一般海拔都在1100多米,而最高的汉阳峰为1474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庐山都是这么的高峻雄伟巍峨厚重。
  庐山有华山的险。庐山的险主要在北坡,但最能体现其险峻的是石门涧、锦绣谷、汉阳峰等处。石门涧两边的石崖就像两块奇大无比、高耸入云的石门,而铁船峰的铁船就永久地搁浅在右边的石门之上。锦绣谷的天桥,似断似连。传说兵败于陈友谅的朱元璋落荒而逃,被追兵追到此处,无奈之中,只好扬鞭跃马往悬崖外冲去,预料必死无疑,不想对面山崖伸出一块大石板,稳稳地把朱元璋接住。后面的追兵望崖兴叹,连声感叹:天不灭朱,天不灭朱!汉阳峰是庐山的最高峰,整个山体都是花岗岩组成,高峭险峻,无路登临,只是在石岩的缝隙中,生长了一些不屈不饶的松树。由于养分的不足和山风的摧残,松树长得很是低矮,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都只有一人多高,虽是霜皮剥落,但却虬枝峭拔,生机盎然,倔强异常。

庐山观音桥
  庐山还有着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奇和秀。
  庐山的奇,一是神奇的云雾。庐山周边由于江河湖泊众多,水量充沛,水汽充盈,降雨量大,湿度高,云雾多,一年四季很多时候山间都是云雾缭绕,有时像轻纱,像炊烟,在身边的好像可以捉住,但又狡猾地从指间溜走;在半山腰的像围巾,像玉带;在山头的像硕大无比的绒帽。有时山风吹来,云雾像一群白色的山羊或白色的奔马,掠过林梢,越过山头,转瞬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更奇的是铺天盖地的云雾将所有的山头遮盖得严严实实,不久,不知在一股什么神奇力量的驱使下,云雾像水一样从山顶流淌而下,像一个巨大的瀑布群,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虽然它不像世界第一瀑——尼亚加拉瀑布那样声若雷鸣,但滚滚而下的云雾,其气势丝毫不输于尼亚加拉大瀑布。庐山的瀑布云,是庐山所独有的,其他任何一座高山都不可能发生这样奇妙的景象。
  庐山的云雾因为其时间长,范围广,还造就了庐山的一大特产,那就是庐山云雾茶。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庐山云雾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单宁、芳香油类和维生素较多,不仅味道浓郁清香,怡神解渴,而且可以帮助消化,杀菌解毒,具有防止肠胃感染,增强抵抗坏血病能力等功能。 朱德曾有诗赞美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庐山的奇,二是神奇的气候。每年的七月,神州大地赤日炎炎,热浪滚滚,而庐山这个著名的避暑圣地却凉风习习,清凉舒适,好一个世外桃源清凉世界。记得八十年代在江西师范大学进修时,几乎每年的暑假,学校都安排我们到庐山学习。我们一个班50多人,吃、住、学习都安排在隧道南边的庐山小学,每人一床草席,一床毛毯,就睡在教室的楼板上。第一次的第一晚,大家睡到半夜都被冻醒了,只好找老师每人再加一床毛毯。第二天早上起床后,穿上长袖衬衣还感觉好冷,吃完早饭,赶紧和同学一块到牯岭街上每人买了一件薄薄的羊毛衫穿上。中午吃完饭,脱掉羊毛衫,还可以晒晒太阳。庐山的气候要比山下凉快得多,植物的生长也要慢半拍,难怪白居易会写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诗来。四月里,山下的桃花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而山上大林寺的桃花才争奇斗艳地怒放盛开。

陈三立故居——松门别墅
  至于庐山的秀,主要是由庐山茂密繁盛的植被渲染出来的。整个庐山,山山峦峦,沟沟壑壑,除了岩石、水面、建筑、道路,其他的就是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的绿。山上植物种类繁多,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还有各种杂草、野花,将庐山覆盖得严严实实。尤其是庐山植物园,各种精心从国内国外引种和自己精心培育的植物,都在茁壮生长,尽显各自风华,成就庐山这座高山植物园的赫赫名声。一到春夏,满眼尽是青翠欲滴的绿和点缀在绿中的明艳多彩的怒放的鲜花,满手机镜头装不下的也是这绿的张狂和跋扈。走进庐山的秋天,则又是一番景象。各种树木的叶子呈现出绿、黄、红等各种不同的颜色,真的是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整座庐山变得多彩多姿,生动活泼起来。初冬的庐山,雪花初落,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深冬一来,满山堆玉,冰梢挂树,简直就是一个冰雕玉砌的世界。

(二)

  庐山,是一座积淀深厚的文化名山。
  庐山由于开发得早,又紧邻九江市,交通方便,千百年来,登临庐山的文人墨客、高官显贵如过江之鲫,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歌赋、隽永遒劲的摩崖石刻、耳熟能详的奇闻异事。完全可以说,庐山的每一条山间小道,都留下了历史名人的足迹;每一处景观寺庙,都留存着历史名人寻访的记忆;每一栋古老的建筑,都封存着历史名人的气息;每一条小溪的流水潺潺都是历史名人的低吟浅唱,每一阵风过之后的林涛就是历史名人的亮嗓高歌。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一首《望庐山瀑布》,写出了庐山大口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植物园内陈寅恪墓

  苏轼的《题西林壁》借庐山说禅,字里行间闪耀着思辨的光芒,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禅意。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阳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一首《登庐山》,写出了山雄江阔的气势,眼观浩宇的心怀,神思千古的豪迈。
  庐山不仅仅是先贤大儒的过化之地,还是产生滋长参天文化大树的肥沃土壤,其积淀的儒、释、道文化是如此的丰厚宝贵,令人高山仰止。
  说到庐山的儒学,首先想到的就是白鹿洞书院。一代大儒、理学大师朱熹在这里创设了中国历史上名列第一的白鹿洞书院,订立了为其他书院奉若神明的院规,并开坛讲学,亲自课徒,将儒家经典阐释引申,发扬光大,将理学乃至儒学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培养了大批进士和经世致用之才。
  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庐山这片土壤上生长的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是中国诗坛上一朵沾满山间露水和蕴含泥土芳香的奇葩。陶渊明在用生花妙笔描绘清新的田园风光和农夫穷苦生活的同时,也把诗歌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极大地丰富了诗歌创作内容,对诗歌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石门涧爱池
  谈到庐山的儒家文化、诗词歌赋和国学,不能不提到一个和庐山有着深厚渊源的文化家族,那就是不同凡响的义宁陈氏家族。义宁,即清代的义宁州,就是今天的修水县。这个家族中的祖孙三代四人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在《辞海》中都有单独条目,像这样的家族在全国仅此一家。陈三立,号散原老人,清末维新派人物、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儿子,维新四公子(陈三立、谭嗣同、 徐仁铸、陶菊存)之一,新江西诗派创始人。1929年深秋,长袍马褂白发飘逸的散原老人登上了庐山,入住松门别墅,一住就是四年。在这四年中,老人创作了很多经典的诗篇,其中有相当一些都与庐山有关。
  陈寅恪,陈三立儿子,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之一,被誉为教授的教授,导师的导师。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的梁启超说:“我梁某人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历史学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的吴宓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就是这么一个为名流学者推崇备至的大师,深具“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情怀的著名学者,在逝世34年后的2003年归葬庐山植物园,可以说是魂归故里,而对于庐山来说也确实是青山有幸了。
  还有陈三立的孙子陈封怀,是我国著名植物园专家、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1934—1936年留学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后参与创建庐山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并任这些植物园的主任或副主任,晚年任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广州)主任,后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他死后和庐山植物园的另外两位创始人胡先啸、秦仁昌一起埋葬在植物园内,现在成了植物园内的一个有名的景点“三老墓”。

庐山植物园三老墓
  松门别墅、陈寅恪墓、三老墓是庐山几个不怎么起眼的小景点,但却是义宁陈氏这个文化家族和庐山联系的纽带,也是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传承和传播的载体,对于热爱诗词、国学等传统文化和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的人们来说,这些地方就是他们心中的圣地,只要登上庐山,就一定会到此朝拜。
  寺庙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千百年来,庐山寺庙林立,佛教兴盛。据说庐山全境共有寺庙800余座。建造最早的是现在庐山区新港镇江叽山北麓的江叽寺,始建于东晋明帝永宁癸未年(公元323年),到现在已有1700年了。在文人心目中最有分量的是白居易写了《大林寺桃花》的大林寺和苏轼写了《题西林寺壁》的西林寺。
  最有影响的当数东林寺。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通过数百年的传播、继承、创新、发展,逐渐演变为八大宗派,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禅宗和净土宗是八大宗派中流传最广的宗派。禅宗祖师达摩,自印度东来,于少林寺开中国禅宗先河,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至五祖弘忍。五祖门下分南北二派,南宗慧能、北宗神秀。其中慧能接五祖衣钵,是为六祖,于南方大兴祖师禅顿悟法门,其门下辗转相承,先后衍生出临济、曹洞、法眼、云门、沩仰五脉,临济下又分黄龙、杨岐二派,统称“五家七宗”。禅宗是中国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佛教流派,至今仍延绵不断。而东林寺则是净土宗的发祥地和祖庭。东晋时,慧远在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往生净土的念佛法门,即主张信徒行、住、坐、卧均念阿弥陀佛,就可去往西方极乐净土,故名净土宗,又称莲宗。净土宗由于修行方法简便,人人都能做到,故自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净土宗普及于社会各个阶层,有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道教在庐山可谓是源远流长,“庐山”、“匡庐”名称的来历都与道教有关。道教著名人物彭祖、老子(李耳)、匡俗、张道陵、葛洪、吕洞宾等都登临过庐山,并留下了彭祖垂钓、老子成仙、匡俗修道等传说。也像寺庙一样,道教宫观遍布山上山下,尤其有名的当推仙人洞、白云观、康王观、真隐道院、天花宫、木瓜洞、简寂观。仙人洞是吕洞宾修道的场所,真正使其扬名的是伟人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传说吕洞宾在漫游江湖过庐山,遇五龙真君传授剑术,遇“八仙”中的汉钟离,授给丹诀。吕洞宾既得五龙君剑术又得汉钟离丹诀,便在庐山锦绣峰下的仙人洞内精心修炼,最后得道成仙。至今,仙人洞内的神龛里,仍奉有身佩宝剑,仙风道骨的吕洞宾雕像。
  说到庐山的文化,除了儒、释、道外,不能不涉及随着大批别墅建造后,外国人带来的西洋文化。1886年冬,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李德立率先在庐山长冲(东谷)建造别墅,到二十世纪初,就有美、英、法、德、俄、瑞典、中国等近20个国家的人士建造了800余栋别墅。散落在牯岭各个角落的错落有致、形状各异的栋栋别墅,宛如漂浮在绿色的波峰浪谷之中,那深红色的、青绿的铁皮屋顶,像朵朵鲜艳的蘑菇,静谧和空灵,冷色和暖色,竟是如此美妙地融合在一起。 建筑的格局、式样、风格,注入了别墅主人所在国的本土文化,处处体现了别墅主人审美趣味和爱好。随着大批外国人的入住,欧风美雨东来,庐山成了各种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平台,也成了中国对西洋文化兼收并蓄的窗口。
  胡适1928年4月到庐山,山上山下跑了几天后,得出了庐山三大趋势说:(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三大趋势说,不仅是对庐山文化的高度概况,也是对庐山文化给中国文化带来深远影响的高度评价 。时至今日,庐山文化还在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走向,还在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亲近它、认识它、探究它!

作者简介:

   周 斌,男,六十岁。九江市修水县退休干部,爱好文学,喜读诗书,间或舞文弄墨,尤其对家乡的山水和典籍故事情有独钟,其作品散见各种刊物和各个平台中。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周斌专栏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