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周湖岭专栏 • 正文

周季麟《重修杭口溪广济桥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周湖岭

   原文:
  州治西二十五里,双井之上,修水之滨,有山曰杭。五代时,有章姓者,仕余杭归,因名其山为杭,故其地遂名杭口,渡水处亦曰杭溪桥。宋度宗甲戌,章鉴拜相杭州,而杭山之名益显。章氏子孙至今居之,诗书之泽犹存也。溪之源,北出柴溪诸山涧,迂行数十里至杭,合修水而东。每春夏,水势汹涌,石齿冲激,移日不能渡。古桥屡修而圮,止存其墩,曩者一增修未就。弘治壬戌夏,有院僧学文熟视咨嗟,誓欲修之,乃谋于鉴云孙克容辈,曰:『此湖湘诸通衢,人既艰于往与来,当亟修举。』章君知其所向不浮也,乃相与为计,持疏遍于四境,闾右,随出所有,多寡,积至以白金计者五十余镒。于是结草庵于傍,卜吉即事,与其徒二三人,矢心殚力,沐雨披星,仍旧墩而厚之。木伐于杭之林,石伐于杭之麓,撮土则杭左右之人,供需不匮。丙寅冬,始落成。石墩凡四,东西相距二十丈,介三环,高四寻,扩三丈许,名广济,示利溥也。初,巡视江西,都宪林公俊,偕守巡郡正佐,谒山谷祠于双井,克容率学文见陈其概,诸公咸嘉之。县寻陞州,太守叶君天爵既至,以民瘼过杭,亦尝督催,助以白金。克容,予旧知也,自予养晦归,辄以文字托,而其宗叔旋辉且常道及。兹。元宵后,克容率学文具巅末请。余惟桥梁之修,王政事也。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今之有司,簿书繁而催科急矣。学文以浮屠氏之流,而克兴久废之工,亦可谓有志者事竟成,况大丈夫任天下之重乎!诸君子捐赀不吝,尚义施仁,亦俗之厚者也。克容辈始终赞襄,以成,其美,善亦可称,而章氏之有人不诬。桥之制,坚固矩度,与杭山相峙,为悠久,往来之人得履坦途,诚利溥哉!故不辞为之记。若助财者,氏名,则列碑阴。

  译文:
  在州府以西二十五里处,在双井的上方,修水的岸边,有一座山叫做杭山。
  五代的时候,有一个姓章的人,在余杭做官后归来,于是把这座山命名为杭山,所以这个地方就被叫做杭口,渡河的地方也叫做杭溪桥。
  宋度宗甲戌(1274)年,章鉴在杭州担任宰相,杭山的名气就更加显著了。
  章氏的子孙至今还居住在这里,诗书的恩泽依然留存。
  这条溪流的源头,从北面柴溪的各个山涧流出,迂回前行几十里到达杭地,与修水汇合后向东流去。每当春夏时节,水势汹涌,石头相互冲击,数日都无法渡河。古桥屡次修建又屡次坍塌,只留下桥墩,以前增修过一次但没能完成。
  弘治壬戌(1502)年夏天,有一位寺院的僧人学文仔细查看后叹息,发誓要修复这座桥,于是和章鉴的孙子辈克容等人商议,说:“这里是湖湘地区的交通要道,人们往来艰难,应当赶紧修建。” 章君知道他不是浅薄浮躁之人,于是一起商量办法,拿着募捐的文书在四周各处奔走,富裕人家根据自己的能力捐献财物,不论多少,累积起来有五十多镒白金。于是在旁边搭建草庵,选了吉日就开始动工,学文和他的两三个徒弟,一心尽力,不顾风雨,日夜劳作,在旧桥墩的基础上进行加厚。木材从杭山的树林中砍伐,石头从杭山的山脚下开采,取土则由杭山周围的人提供,物资供应从不缺乏。
  丙寅(1506)年冬天,桥终于建成。一共有四个石墩,东西相距二十丈,中间有三个桥拱,高四寻,宽三丈左右,命名为广济桥,以表示广济民众的意思。
  起初,巡视江西的都宪林公俊,和郡守、巡检等官员一起,在双井拜谒山谷祠,克容带着学文拜见并陈述了建桥的情况,各位官员都称赞他们。不久,这个县升为州,太守叶君天爵到来后,因为关心百姓疾苦路过杭地,也曾督促修建,并资助了白金。
  克容是我的旧相识,自从我归隐后,他常常把写文章的事情托付给我,他的宗叔旋辉也常常提起这件事。
  今年(1507?)元宵过后,克容带着学文详细地讲述了建桥的始末来请我写记。我认为修建桥梁是君王政事的一部分。
  年十一月,建成供人步行的小桥,十二月,建成供车辆通行的大桥,百姓再不会为渡河而发愁了。
  如今的官员,文书繁多,催缴赋税急迫。学文作为佛教徒,却能完成荒废已久的工程,可以说是有志者事竟成,何况大丈夫承担天下的重任呢!
  各位君子毫不吝啬地捐款,崇尚道义,施行仁德,也是风俗淳厚的表现。克容等人自始至终协助,成就了这件好事,他们的善良也值得称赞,而章氏家族有人才这一点是无疑的了。
  这座桥的结构坚固,合乎规矩,与杭山相对峙,长久存在,往来的人能够走上平坦的道路,实在是利益广泛啊!
  所以我不推辞为它写记。至于那些资助钱财的人的姓名,则列在石碑的背面。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周湖岭专栏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