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散文 • 正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丁忠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每每读到元稹的《菊花》诗,我的脑海中便清晰地浮现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惬意的田园生活。

         于是,多年以来,我的种菊念头像菊花一样绽放,且越开越盛。
        
         前些年,我结束了十年的漂泊生涯回到老家。在老家的屋后,有一片闲置的土地,荆棘密布,杂草丛生。我决定在这里开垦出一块小菜园,种上菊花。过一回像陶大诗人那样“采菊东篱”,“秋丛绕舍”的瘾,以完成我多年的夙愿。

        说干就干,那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清晨。我早早起床,用镰刀砍去齐腰深的杂草,再用羊角一锄一锄地深挖。那土地由于荒芜太久,板结无比,充满根茎。

        尽管天气很凉爽,但我仍然汗流颊背,气喘吁吁。汗水顺着我的额头汩汩的流淌在新翻的泥土上。整整忙活了一天,一块平整而方正的土地在落日余晖里边界分明,散发着新翻泥土的芬芳。

        在丈母娘家弄来了一捆菊花苗。我先将土地浇上水,待落日黄昏,我便小心翼翼地将稚嫩的菊花一棵棵栽下。天公作美,第二天,便下起了沥沥春雨。小小的菊花苗在春雨的滋润下,深受其惠,挺直着腰杆,舒展着枝丫。

        一阵阵山风拂过,那翠绿而稚嫩的叶儿,在微风里轻轻摇曳,像跳动着一支支美妙的歌舞,仿佛在感恩我赋予他生命的再生而放声歌唱。
        父亲在世时就跟我说过,种庄稼底肥很重要,缺底肥的庄稼就和人先天营养不足一样,永远长不高。于是,我便托人买了些菜枯,顺着菊花的蔸,每棵撒上一把,然后以土掩之,再浇以清水,使菜枯末儿充分融入土地。

        果然,一个月后,小小的菊花苗汲取了这些有机养料,一个劲的疯长。个长高了,翠绿的叶儿似乎要流油一样,光滑的叶面圆通通的带着锯齿。我以为大功告成,万事大吉。

        就在我欣喜若狂之时,一场“鸡患”将我的菊花践踏得七零八落。十几只大母鸡闯进我的菜园,横冲直撞,在“鸡匪”的侵略下,可怜的菊花全部被放倒,光着枝丫躺在土地上痛苦地呻吟。

        我挥舞着木棒把鸡赶出,回望着空荡荡的菜园,我的心随之空荡荡的,万般失落。检查栏栅,堵住漏洞,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把菊花一棵棵扶正,每棵插上一根竹棒,像给骨折的患者上“夹板”一样以绳系之固定。
   
        我再次托人买来菜枯,以同样的方法加倍量施下。从此,我的晨昏里便多了一门必修课:除草,浇水,检查围栏。希望身受重伤的菊苗尽快恢复健康。

        在我的精心侍弄下,一个月后,菊花再次长出了绿茸茸的嫩叶,整齐而有力的往外蹿。为了给它增加“营养″,我特意买了两个塑料桶,收集一些农家肥,渐渐地菊花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

        只见满园的菊花舒展着枝叶,把土地覆盖了,一簇挨着一簇,亲密地拥抱在一起,粗壮的枝丫上挂满了含苞待放的花苞儿,散发着一股股清香。眼看着丰收在望的满园菊花,一股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秋后的一个早晨,妻打开后门,突然惊呼:“老公,快瞧,菊花开了”。我赶紧走进菜园,只见阵阵的秋风里,一朵朵白里透黄的菊花正在向我飞舞,那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回望妻子站在菊花丛中,也灿烂成一朵晨风里尽情绽放的“菊花”。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丁忠良:男,70后,修水县全丰镇人,执业助理医师。爱好文学及书法,偶有诗文见于地方报刊。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散文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