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散文 • 正文

我的多功能书房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徐天安

   我的书房在二楼。虽不豪华,但宽敞、明亮,且具备多种功能。
  
  书房面积大约30平方米。走进书房,便可看到一个3米多长的大窗子。这个大窗子不仅给整个书房带来充足的光线,而且还是一道美丽的自然风景线。窗外较远处是以青山为背景的秀美校园,临窗两边是我亲手所栽的两棵树,都已长到超过窗顶的高度了。左边的樟树长得枝繁叶茂,右边的桂花树比樟树稍矮小一些,放眼窗外是满眼的碧绿。人在书房常有鸟声悠然悦耳。有时,在窗外树上跳跃着的小鸟也好奇地来到我的书房玩耍。窗台上放满了盆裁。每到花开之时便会给我带来小小的惊喜。到了八月桂花开放时节,书房溢满香气,真乃令人陶醉。 

  书房很朴素。除了墙壁刮了涂料,地面贴了瓷砖外,再没搞别的装修,也没吊顶。房中的设备大多数是陈旧的。书柜和书桌是十年前从一位调走的同事处买的,沙发也是旧的。但我丝毫不嫌它们陈旧,反而与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最引人注目的是书房的四壁挂满了字画,且绝大多数是我自己的作品。还有二胡和笛子也挂在墙上。书架上摆满了书。除此之外,还有两项重要的设备,一是电脑,这是现代人与外界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工具,我的电脑摆在靠近书房门口的地方:二是靠东边的书橱前摆着两米多长的写字台。

  书房,首先是读书的地方。说实话,我读过的书并不多,属于先天营养不良的那类,后天补了一些,补得比较辛苦,补到后来,总算能写一点鸡毛蒜皮的小文和粗俗的古体诗。自从有了这间书房,我读书方便多了。书房里的书,都是我的好朋友,既不是为了装饰,也不是为了悦人。书房是我的小天地,在书房里我可以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
       
  偷闲静坐书房里,学海扬帆又起航。
       
  兴至纵情歌一曲,老夫聊发少年狂。

  看书累了,或放开嗓子唱首歌,或在沙发上躺着休息一会。 有时或许还会做个美梦呢!

  我的书房不仅是我读书的地方,还是我的会客厅。一进房门,便可看到一幅:“翰墨联知己,琴书悦雅怀”的书法作品。我喜欢以文会友,平时,还是来我家的朋友也总是喜欢到我的书房聊天。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中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可没有他那么清高。到我书房里来的有文人墨客,也有纯粹的农民,不少农民来请求我帮他写各种农村应酬喜庆对联。我总是来者不拒,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闲来案上三行字,兴至窗前一曲琴”,这是我一首旧作《人生抒怀》中的两句诗。也是我在书房中喜欢做的两件事。因此,书房有时也是我写字和娱乐的地方。这里文房四宝一应俱全。我自幼喜爱书法,因家贫,能读几年书已属不易,至于拜师学艺不啻天方夜潭,只能利用空闲时间临些字帖。我在书房临摹了多种字帖,常常在心灵深处与古人对话,当然,有时也喜欢临摹一些现代书法家的作品。虽然离书法家的梦想还很遥远,但也曾侥幸取得过一些成绩。所以对书法的酷爱一直有增无减。有时,将自己认为写得比较满意的作品拿去装裱后挂在书房的墙壁上,本意是以便自我欣赏。但几年后,墙壁上便挂满了书法作品。横的、竖的,正、草、隶、篆几种字体都有。书房自然就成了我的个人书法展览室了。近来来,到过我书房的朋友又向别人介绍,这让我的书房在当地逐渐有了些名气,不少人还慕名来参观呢!去年,县文化局领导来我镇检查,镇领导还带检查组来我的书房参观,这让我充满了一种自豪感。

  有时,写字、看书或者上网累了,就坐下来拉拉二胡,吹吹笛子,书房又成了我娱乐休闲的场所。

  古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意思是说秀才们通过读书能在家了解天下大事。但在过去那科学不发达,信息闭塞的朝代,我想他们了解的也只能是历史和过了时的新闻。而现在不一样,只要你家里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你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许多动态。我的书房由于有了电脑,人在房中不仅能知天下大事,还能通过网络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人在书房能与全国各地的网友交流,真的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一些参赛的书法作品和在媒体发表的文章也自然是从书房发出的。因此,书房也是我的微机室。

  有人说,书房不应临街,应当幽雅,寂静。可我的书房却正是临街,这是美中不足。但我认为,只要你静心读书,你就会像孔子说的那样对外界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说世上的距离,最是书与人无间隙,你让她近她就近,你让她远她就远,你去读她,她就温和、默契,让你增长智慧和知识,你暂时把她放在一边,她也不使小性子,就算你将她束之高阁,她也不会怨恨你。书的涵养与生俱来,读了书,人才会有涵养。

  书房是我耕耘的沃土,书房是我梦想的摇篮,书房是我智慧的宝库,书房是我心灵温馨的港湾。“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里甜。”在这个网络的时代里,我为有一块纯粹的属于自己的地方——书房而感到欣慰、感到自豪!

                          (写于二0一四年七月)

                                                    本文曾发表于《溪流》报和《浔阳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散文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