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江西黄龙禅寺
普庵禅师的师父牧庵禅师道场《牧庵寺遗址》
牧庵禅师舍利塔
普庵禅师何许人也,据历史记载:普庵禅师恩师是牧庵法忠禅师。 且听我慢慢说来。
普庵禅师云:“我今亲契华严法界矣!”并自述道;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随即普庵禅师心能转物,上天堂下地狱无所不能,并得弥勒菩萨之传承,自此弘法利生,开化人天。
楞严经云: 八地菩萨以上乃可自说咒语。大凡学佛学得比较久的弟子都知道佛教有一个很厉害的咒语就是《普庵咒》。梦参老和尚言,“普庵咒”是很凶猛的,古来一般的出家人用这个咒来降魔降鬼。要是恼害众生的魔鬼,普庵祖师一念这个咒,可以让魔鬼头裂八瓣。普庵咒除了辟邪镇邪很厉害,如果能诚心修持这个咒,走正道,修正法,凡事都能所求遂愿,可见这咒的功德之大。
很多人知道有普庵咒,但却不知道普庵咒是谁创的。要说普庵咒就不得不了解他的创作者普庵禅师,后人称为普庵祖师或普庵神僧。
普庵禅师是乃禅门之宗门巨匠,接「临济」法系第十三代法嗣
普庵(1115-1169),南宋僧人,属于今天的江西省宜春人,俗家姓余,名印肃,号普庵,世居宜春县石里乡太平里,即今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余坊村。唐时,精通风水的司马头陀和尚,曾到此地,并留下铃记云:南山有个七星嶂,亥脉宜丙向,面前峰秀似悬幡,佛祖不为难。果然,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11月27日辰时,余坊村一户余姓人家室内祥光烛天,隐现莲花,普庵出世了。据说师生时,莲花生于他家稻田的阡陌上。六岁时,忽梦有一梵僧,用指点他的胸曰:“你他日将自悟取。”,并指示日后当阐扬佛法。第二天醒后看,但见胸前有点大如樱桃,被点之处成了朱砂色。知非凡物,父母以天命不可违,遂允其出家为僧。在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之八月,拜慈化寺正贤和尚为师。十一年四月落发,次年五月受戒,祖师之容貌魁奇,天性巧慧,贤公深为器重。一日,正贤授普庵《法华经》,普庵却说:“诸佛玄旨,贵悟于心,数墨循行,何益于道!”一番话显示出普庵对佛法有着不可以思议的因缘。
普庵禅师得道开悟是从《华严经》而来,当他读至“达本情亡,知心体合”时,遍体流汗,豁然大悟,曰:“我今亲契华严境界矣。”元代大诗人虞集游慈化,感普庵阅《华严经》而开悟,吟道:“炉香满室雨垂帘,借得方床午睡酣,泉上老龙还记取,山翁曾此听华严。”
普庵禅师开悟后就具有了大威德神通力,并且经常运用佛法的神通之力为有缘的乡里信众化解危难。
普庵祖师出家入寿隆院,二十七岁落发、二十八岁受戒,后离院云游湖乡,拜谒大沩牧庵忠公,在宋高宗绍兴23年(1153年)嗣后驻锡慈化寺,但他并不常住寺内,往往藜权芒履,励精行道,四方来投者,随机诱引,得其心传而成正果者无数。日夜禅定,亲契华严经,一日大悟,述云:「描不成?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六根门首无人会,惹得胡僧特地来。」
宋孝宗干道二年(1166年),普庵以原寺所处“地气索莫”难成气候,决定另择新址重建梵宇,一日来到南泉山,忽见一人身高八尺,红发披肩,苍髯掩口,普庵问:“尔何方神祗?”那人道:“小神奉玉帝之旨,守护此地,候普庵僧五百年矣。”普庵笑道:“贫僧正是普庵。”于是普庵在南泉山开基兴工建寺,两年后寺成,今日慈化寺址便是800余年前之旧址。
普庵的神通之力非同一般,所以找他化解危难的人越来越多,屡屡为民禳灾去病,救旱抗洪。南宋嘉熙元年,因祈雨封“寂感禅师”;淳佑10年,因救旱加封“妙济禅师”;因禳疫加封“真觉禅师”。咸淳四年,又封“昭赐禅师”,大德四年,加“大德禅师”,皇庆元年加封“慧庆禅师”。乾道五年(1169年)七月二十日,聚集诸徒众,普庵祖师谓‘诸佛不出世亦无有涅盘,入吾室者必能玄契矣,善自护持无令退失也。’随即沐浴更衣,结跏趺坐而涅槃也。在世之寿为五十五,僧腊为二十八年,谥号为「普庵寂感妙济正觉昭贶禅师」,后在元代大德四年(1300年)重谥「大德慧庆」。到了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永乐皇帝评说普庵祖师:“万行圆融,六通具足,端严自在,变化无方,哲学悟于群迷,普利益于庶类,如溥甘霖于六合,膏泽均沾,犹现满月于千江,光辉旁烛。”加谥‘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师生前除灾除病之灵验颇多。元仁宗延佑初年(1314~1320)吴郡姑苏城西有慧庆寺,其寺后即造有普光明殿供奉普庵。此外,禅林多于佛殿背后安置师之肖像。
普庵不仅神术高超,其佛学功底亦不比寻常,一册《普庵语录》,明成祖朱棣叹为“其精深也,非想象之可求;其神妙也,非虚空之可似”。明进士邹元标读之,认为其“直接如来正宗”。
普庵祖师戒杀文
堪叹诸人不较量,却将造罪当烧香。
处处神坛社庙,尽是作业之场。
个个烧鹅煮鸭,每每宰杀猪羊。
巧者持刀出血,拙者便去烧汤。
向前起来下手,推毛破肚搜肠。
煮得半生半熟,诸人斗割分张。
一似夜叉罗刹,犹如虎豹豺狼。
祭赛邪神野鬼,正神岂肯来尝。
鬼又何曾饱满,反遭触犯天堂。
猫儿无人杀吃,收拾被下安藏。
猪羊广有人杀,只见成队成行。
禽畜时时遭戮,杀者定去承当。
因此三荒雨旱,为人岂不思量。
若要报答天地,除非斋戒贤良。
诸仁者:杀他一命还他杀,一念回光免祸殃。
偈曰:畜生本是人来做,人畜轮回古到今。
不要披毛并戴角,劝君休使畜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