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岭镇沙坪村境内,位于沙坪河东侧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东岳古殿,它初建于明朝景泰八年(公元1453年),虽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仍巍然屹立于田舍之中。
从沙坪老街西边路口继续向西,穿过两边的民房,前行二十多米,进入东岳殿的东边拱门,就来到了东岳殿的中部,这里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天井东西两边是走廊,两扇拱门对开在靠上殿的这一端,以前这里有一条驿道通过,1996年筹资新修沙坪桥,新桥地址选在离老桥五六十米的河上游,从古老的石桥上拆下来的石料运上去,作为新桥的补充材料,驿道因此中断,此后令好多有识之士扼腕叹息;天井南端是下殿,下殿和走廊的墙壁上镶嵌着历次修缮东岳殿的善行功德碑,下殿一楼房间空空如也,二楼是一个戏台,两边的柱子上悬挂着“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帝王”的对联;天井的北端是通往上殿的台阶,台阶为何设置为十三级半,我请教从拱门牵牛而过的老人,没有得到具体答案。
踏上台阶,就来到悬有“东岳古殿”的上殿门前,门框、门墩是石制的,门框上方的条石上雕刻着八卦图案,两边门墩旁各蹲着一只威武的石狮子,台阶的尽头都开有门口,可以通往两边的回廊到达戏台。
上殿前一重左边的房间里,神台一边供奉着张六侯王三兄弟威风凛凛的金身像,一边供奉着城隍菩萨和掌管六畜、憨态可掬的石公石婆;前一重的右边,手持大刀长棒的牛头马面守在门口,里面的神台上供奉着双目圆睁的阎王菩萨和掌簿持链的文武判官,还有一个刻着双龙的戴姓禄位主牌。据守殿的斋婆戴香兰老人介绍,戴氏祖宗戴六卿看中这个“象鼻吹风”的分水地方,想为自己造生茔,他动手清理地面的杂草时,发现了“张六大王”的神像,于是改变主意,把地方让给菩萨修建坛堂……
走过上殿前一重,就来到了一方用来透光排水的小天井。天井里搁着水泥制作的燃炉、香炉和石制的化表炉,燃炉里纸钱还在燃烧,火光闪烁,香炉里香烟袅袅;天井左右两边供奉着八位忠臣:薛仁贵、魏征、岳飞、杨继业、包公、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左边还供奉有手握青龙偃月刀的赤面关圣帝和他的文武大将的站立雕像。
再往前就是上殿第二重,正堂前两边圆鼓形的石墩上立着两根大木柱子,因为年代久远,上面遍布着空洞洞的小虫眼,左右厢房前设立了大鼓和铜钟,里面供奉着通天教主和无极天宗;正堂屋端坐着头戴官帽、手持笏板的五岳圣帝,个个大耳肥面长须、神情肃穆;他们的六位夫人端坐在墙的另一边“隔山修道”,夫人们双手合十,发髻朝上,面相生动端庄。
上殿第二重前右边有一条小巷通往上殿的最后一重:“观音堂”。
观音堂前是一面木板墙,上面书着“佛光普照”四个大字;轻轻走进观音堂,虽然有电灯长明,还是觉得光线骤暗,两边的双层木架子上分列着18位罗汉、24位周天神像,神像大小规模较前面的小了好多,神像前面摆放着备有茶水的高脚铜杯;中间的神台上供奉着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和金童玉女,神台下面镶着的青石板上雕刻着麒麟和莲闹四海的图案,神台的前面摆着两张八仙桌,搁着瓷砖的桌面上摆着点燃的蜡烛、诵经的木鱼、装满竹签的签筒,还有一本板印的《太上玄门功课》,里面记载着净口、净身和祝香的神咒,书的封面上还有“板存江西省铜鼓县三都镇棋盘石玄真观”的字样。
戴香兰老人一直陪着我,为我介绍,东岳神殿原为砖木结构,数百年历经风雨战乱,至二十世纪初已是千疮百孔,神像损毁殆尽,昔日香火鼎盛的东岳神殿,呈现出“戏台愁怀文武旦,殿堂菩萨爱雨衣”的景象。于是,地方上的贤人志士发起,成立东岳殿修复理事会,多次募集捐款、兴工修建,现在仅保留上殿第二重和后一重青砖瓦房,其余房间屋顶全部换成钢筋水泥架构,上面盖上了琉璃瓦。老人在这里生活了六年,平日里除了打扫卫生、装香敬茶、接待香客、例行法事外,就待在观音堂里诵读经文……
天井屋檐边,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在叫;屋内,我与老人的谈话时断时续。之外,整个神殿一片寂然。我待在观音堂与老人一起喝茶,闲聊了一会儿,向老人递上带来的香纸,并求得一支上吉灵签,诗云:
“做客今乘万里船,
顺风相送洛阳边。
两岸花开红似锦,
生意津津在日前。”
修水县白岭镇西平完小 杨廷丰
游东岳殿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杨廷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