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婆去世的前一天,我的一颗板牙在吃槟榔的时候突然四分五裂,一嘴的渣渣,顿时心中有种不祥的征兆。打电话给母亲,母亲说外婆不能动弹,不能说话,吞水都困难,生命垂危,嘱咐我安排好时间,万一外婆有事,及时赶回。谁知第二天,2025年10月1日,外婆就走了。 我是九江瑞昌人,一直在修水工作。我们当地有种风俗,长辈去世,至亲者手腕上(男左女右)都要系上一摞细纱,以示怀念。一摞纱的粗细由逝者年龄决定,一岁一根,逝者归山后,剪下,烧掉。外婆满了九十,所以我手腕上的细纱有91根。 ![]()
作者外婆
10月10日,外婆归山。烧清香的时候,在外婆的灵前,我读了我写给的祭文:时维吉日,谨备香烛,寄哀思于外婆灵前。外婆享年九十一个春秋,一生如静水流深,以温厚与慧心,滋养满门枝繁叶茂。外婆,您和外公育有四女三子,膝下儿孙满堂,曾孙绕膝,您是左邻右舍口中“最有福气的老人”。您对人没有说过一句重话,您持斋念佛数十载,每天深夜,您都坐在窗前念经,佛珠在您的指间捋了一圈又一圈,藏着对儿孙最深的牵挂和祝福。您的一生一味地爱家人、爱他人,唯独没有爱自己。 湖岭 外婆,您自幼喜爱剪纸艺术,擅长农村题材,人物花鸟,作品造型生动,古拙传神,是瑞昌剪纸“非镂空”技艺代表人物。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奖,作品刊发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您2017年被列入第四批九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您的作品是我们家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我们最温暖的寄托。 外婆,如今轮椅空悬,剪刀静卧,香烟袅袅,唯有您留下的剪纸依然鲜活,您的善良仁慈,如灯盏长明,照亮儿孙人生路。孙辈谨以薄文,寄此寸心,惟愿外婆,在极乐世界,早登仙班。 送葬队伍有三百多人,浩浩荡荡,哀乐阵阵,鞭炮声声。到了墓地,曲终人散,至亲、八仙和道士留下,焚香,烧纸,落棺,入土,垒坟。这时,一只白带螯蛱蝶围着我们不停地盘旋,最后停落在我的头上,等我匆忙拍完照,她就飞入丛林中…… 外婆是佛教徒,她吃长斋的时候,我在她所在的村读小学。夏天家里虫蚁多,外婆从来不允许我们用脚踩,而是用扫帚把它们“请”出去。 ![]()
作者外婆(中)
外婆娘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姊弟有十一个,她排行老大,也是唯一的女孩。她很得宠,也很受人敬重,外婆的侄子写给外婆的挽联为“恩似南河万古流,德如宝山千年秀”。 本文来自修水网 外婆的母亲,我的太婆,我见过几次,虽说那时我只有六七岁,但印象深刻。她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身材小巧,为人和善,裹着小脚。每次看到她,我总是跑上前亲热地叫她一声“太婆!”她呢就笑眯眯地答应一声,然后用那清瘦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对着旁边的外婆直夸:“艳君(我母亲)的崽,懂礼。”外婆听了,微笑着点头。外婆说太婆有次上茅厕,—不小心掉到粪坑里,幸亏不深,她爬了出来,偷偷地溜到南阳河,洗好回来,换好衣服,叮嘱外婆千万别讲,丢脸。 ![]()
作者外婆家
宝山村四面环山,山上手臂粗的茶树四季常青,中间良田百亩,养育着一方百姓。外婆的家坐落在宝山村山脚下,坐北朝南,左望是香火旺了百年的龙王庙;右听是南阳河的水声,河水终年不涸,在细碎的浪花里,有我和小舅游泳和捕鱼的快乐。南阳河绕行的那座山,像刚破土的春笋,村里人叫它宝山。外婆给我讲过一个传说:有个农夫挑柴去集镇卖,路过稻田,看见一头牛在田里啃稻子,他抽出扁担就赶,牛受了惊,一路奔上宝山。到了集镇,有个人不买他的柴,只问他的扁担多少钱可卖。农夫心想,扁担这么脏都有人买,洗干净了价钱不就更高?于是农夫就把扁担洗得干干净净,再找那个人。那人却连连摆手,他说当初想买,是因扁担上有两根金毛。农夫恍然大悟,后悔不已,原来赶的是头金牛啊!他马上折回宝山,寻遍了整座山,也没见那牛的影子。直到现在,老一辈还说,那金牛啊,还藏在宝山的某个角落里呢。 湖岭 瑞昌地处长江南岸,庐山之麓,古属吴头楚尾,有青铜故里之称,既与吴越文化相互影响,又与楚文化血脉相连。境内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民间剪纸艺术奇葩,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剪纸艺人。2008年,瑞昌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外婆就是瑞昌民间传统剪纸佼佼者。瑞昌剪纸博物馆有她的专栏,介绍她“从小喜爱剪纸,一把剪刀伴其一生。她剪出了无数幅精妙绝伦的作品。虽过耄耋之年,但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她的剪纸题材以农村生活为主,凡眼所见、凡心所思,都能化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她尤其擅长‘非镂空’剪纸手法,是我市‘非镂空’剪纸主要传承人,也是我市高产作者之一。” 我小学一年级在外婆家村小读的,因为外公是那所学校的教员。我小时候比较内向,常受人欺负,外婆告诉我,别人欺负你一次两次别理他,第三次,你就不要客气了,让他今后再也不敢欺负你。照外婆的话去做,虽说被人打得头破血流,但自此别人再也不敢欺负我了,因为我是个“狠人”。 周湖岭 我小舅的女儿,我的小表妹,五岁那年,发生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那天上午,外婆和外公在麦地里锄草,外婆突然心跳加速,有种不祥的预感,对外公说:“冤家(外婆一直这样称呼外公),细妹一个人在家,不放心,我们回家看看吧。”外公外婆扛着锄头回家。一进家门,就见小表妹躺在地上,口吐白沫,不醒人事。外婆见状,立马说,一定吃了老鼠药。乡下老鼠多,一般用切成小颗粒的红薯或稻米或谷子搅拌老鼠药放在家里老鼠时常出没的地方,小表妹年幼无知,捡起来吃了。因送医及时,小表妹总算捡回了一条小命;她至今个子小巧,她说可能与吃了老鼠药有关,如果不是外婆的第六感灵验,后果不堪设想。 外婆有生之年,去医院的次数屈指可数。她只要人不舒服就念经,就去庙里焚香讨符——用一小张黄纸,弹点香灰在上面,折成拇指大小的三角形。回家,装小半碗水,点燃符,燃尽的灰浮在水面,一起服下,过一两天病竟然好了。 每年正月初一,我们全家都去龙王庙拜佛。拜完庙就去抽签,看看来年的财运、事业运如何。我们双膝跪在佛前,双手捧着签筒,用力摇,等一支签从众签中脱颖而出,就把这支签取出,交给外婆。外婆打筊,问佛祖准不准签。打筊之前,外婆喃喃细语,然后把筊掷在地上,筊在地上有三种结果:两凸面朝上是阴筊,意味着佛祖不批准,重新摇签;两平面朝上是笑筊,表示佛祖主意未定,可再次请示;一平一凸是圣筊,代表佛祖应允。外婆掷到圣筊,我们就把签拿到签房,找到签上对应的签,撕下,交给外婆解签…… 周湖岭 知道外婆会剪纸,纯粹偶然,那是我参加工作后的几年,有次休假从修水回老家,我无意中走进瑞昌博物馆,走进剪纸厅,那时还没有瑞昌剪纸博物馆,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剪纸,让我眼花缭乱,大开眼界,我既惊叹于瑞昌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闻名国内外,又羞愧于自己的闭目塞听和孤陋寡闻。 更让我惊讶的是在一个展柜里看到了外婆的相片和名字!这么多幅栩栩如生的作品,竟然出自外婆那双饱经风霜的手!我竟然不知道我那做裁缝的外婆会剪纸,而且还是瑞昌剪纸代表人物!我去拜访博物馆的负责人,接待我的是一位程姓副馆长,他说我外婆的作品构图饱满,线条细致流畅,剪工细密,古朴豪放。外婆跟博物馆合作多年,馆里收藏了她上百幅作品。外婆热心参加公益活动,走进大、中、小学校,义务为学生传承剪纸艺术。 我好像发现了新大陆,连忙打电话母亲,母亲说她早就知道。我说怎么没人告诉我。母亲说:“你也没问,我以为你知道。”我一时无语,原来信息堵塞如此! 次日,我去外婆家,道出了心中的疑惑。外婆微笑着,说,你一直在外读书,读书出来又在外工作,过时过节来去匆匆忙忙,哪有心思关注这些啊。我脸上一阵发烫,说来惭愧,我只有童年时期在外婆家住过,长大后再也没有在外婆家留宿一晚——我们两家只隔一座山,走路20来分钟,开车五分钟的车程。是啊,我们总以工作忙为借口,以杂事多为托词,总以为最懂最亲的人,一切尽在掌控中。其实,我们对他们一知半解,不知道他们心底的所思所想所需。原来世上最亲的人才是最陌生的人,正如我的外婆,家有这样一“宝”,我竟然毫不知情。 湖岭 外婆领我来到二楼一间朝阳的房间,房间不大,只有十三四个平方,陈设简陋,进门的左侧摆放着一张一米五的木床,临窗摆放着一张掉了漆的暗红色的桌子,一把旧樟木做的椅子。桌上静躺着一把小剪刀,一副黑色边框的老花眼镜,一只脚断了,用白色的胶布粘着,一个有裂纹的毛竹笔筒,内面斜插着几支削好的铅笔,一个老针线盒,一个发黄的顶针,一块伤痕累累的蜜腊,还有一幅未剪完的剪纸。 床上的一角整齐地叠放着几刀红的、黑的、蓝的宣纸,床的绝大部分堆放着许多书本和报纸,它们的页面之间夹着许东西,撑得饱饱的,但感觉不到一丝凌乱。这是我第一次踏足外婆的工作室,我心怦怦然。 ![]()
作者外婆剪纸作品
外婆平静地说:“这是我剪纸的地方,书里夹的是我几十年来画的两千多幅样儿,报纸里夹的是我剪好的剪纸,文化馆的人还没有拿去。你找找看,有没有喜欢的,只要喜欢,就拿去,如果你朋友喜欢,你就送给朋友,作个纪念。”在外婆的眼里,我算个文化人,一个“厉害”的人,“教书又编书,能说又会道,朋友遍天下。” 本文来自修水网 其实,厉不厉害,我心知肚明,在尘世间,我低微如草芥,普通如沙石。只是在至亲至爱的人心中,才是最“厉害”的人,最有“出息”的人,无论你贵贱与否,无论你贫富与否,无论你在她身边与否,她的心一直牵挂着你,不图回报。也许,这就是每个普通人渴望组建家庭的意义吧。 ![]()
作者和外婆在一起
我搬来椅子,坐在床边,俯下身,小心翼翼地,一本一本地,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凝聚着外婆无数心血的剪纸。有耕田的,有风车扇稻谷的,有手推磨的,有抬花轿的,有老鼠娶亲的,有观音送子的,有少妇喂奶的,有唐僧师徒取经的,有仙桃献寿的,有鲤鱼跃龙门的,等等等等,没有剪不到,只有想不到。外婆耐心教我如何放样,如何修剪成型,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往后,只要回家,无论多忙,我都抽出时间去看望外婆,捎上时令的水果,奶粉。 外婆住乡下,我就去乡下;住城里,我就去城里,陪她聊聊天。讲我在外面的见闻,或者静静地坐在她旁边,看她戴着老花眼镜拿着小剪刀剪作品,或倾听她讲我小时候的故事,或者教我如何为人处世。 湖岭 今天正值外婆的断七日,谨以此文纪念我那和蔼的可亲的永远慈祥的外婆。从此,人间,我再也没有外婆了。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朱忠卫:男,瑞昌市人,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修水县作家协会秘书,就职于修水县县直某单位,《古城旧梦》特约作者。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获得者,《双井黄庭坚》主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