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卓见成效 8年共争取上级资金5800万元,建100亩以上的基地50余个,改造中低产田近10万亩 近日,走进山口镇柘蓬土地治理项目区,放眼望去,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昔日一片“旱岗子”如今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该项目是通过争取财政无偿资金622.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21万亩的土地治理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1000亩,改善灌溉面积2500亩,新增除涝面积3500亩,改善除涝面积1500亩,增加机耕面积3000亩,建立高产示范桑园基地1000亩。据了解,我县自2000年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共争取上级资金5800万元,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建立了单品种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基地50多个,改造中低产田近10万亩,其中园田化面积6000亩,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2000年,我县被国家列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我县坚持“两个结合、一个优先”原则,即与扶贫移民、集中连片发展蚕桑主导产业相结合,农民群众有投资投劳积极性的优先,实行竞争立项,壮大主导产业,改善生产条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农业综合开发办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着力点,按照环境生态化、操作规程化的要求进行,从最基础的生产设施建设抓起,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做到项目区内田成方、渠相联、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使我县农业向规模化、特色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山口镇柘蓬村支书谢昌华深有感触说:“农业开发项目在我村实施以来,桑园连成了片、水渠成了线、道路畅通了,对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解决了光明渠的老大难问题。”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我县立足种植产业现状,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加了农民致富的信心。西港镇占坊村自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建立了千亩桑园示范基地,新建了小蚕共育公司,大大提高了土地效益,养种量比原来翻了一番,张种产茧量增加了3公斤。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还立足于扶龙头、建基地,全面提升农业整体水平,把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来抓,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壮大产业链条。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助下,祥辉丝业有限公司、裕发河粉厂等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崛起,为我县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产业壮大的助推器,促进了农民增收。今年我县又争取县裕发河粉有限公司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580万元,新建2.5万吨稻谷深加工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三通一平”、地勘设计。项目建成后,年转化稻谷2.5万吨,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辐射带动农户1万户4万人,项目区实现人均增收15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