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路旁两侧是新建的小洋楼,到龙安寨风景区仅有一步之遥,乍一看这里真的不像是农村。渣津镇长潭村村支书匡衍昌自豪地告诉记者,修建一条4.2公路质量过硬的通村公路,村里既没有向村民摊派集资一分钱,也没因修路增加一分钱欠债,凭的是修建村道的“硬手腕”。 “硬手腕”之一是发包实行阳光工程。修建宽5米的乡村水泥公路,村里先按标准仔细量价,实行公开招标。有亲戚找匡衍昌说,工程承包给自己人大家都好赚点钱。他断然拒绝了亲戚的请求,并规定村干部亲属和有牵连的人一律不能参与招标。发包后,他没接受过老板一次宴请,没吃过老板的一烟一酒。 “硬手腕”之二是严把质量关。我县要求通村公路路基宽度不少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少于3.5米;水泥路基层厚度不少于15厘米,面层厚度不少于18厘米;铺筑水泥路面的路基必须稳定密实。该村严格按照修建程序和要求,每一道工序都通过县交通局验收并按要求发放验收单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老党员陈国球每天到场计算水泥的用量,严格按标准执行。路面完工后,村里又聘请了一位老党员负责路面养水和保护。由于实行专人专管,管护期间,新修的路面没一处遭到破坏,18600平方米的道路,路宽和路形都非常好,成为我县示范农村公路之一。 修水网 齐心协力也是该村级公路成功修建的法宝。为了修路,村支书匡衍昌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路上;村民们自己动手,将11只移动电杆树栽好,节省了7000多元的工资;村干部还积极到本村外出务工地募集资金。匡衍昌报了一笔帐:这条全长4.2公里的公路,路面宽5米,总造价100多万元。国家补贴60多万元,其余款项均为村干部和理事会成员募捐筹集的,该村仅在深圳务工人员捐资就达2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