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源村是大桥镇一个边远偏僻的山村,与古市镇和石坳乡毗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行路难成为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想路、盼路成为村民的多年梦想。 要想富,先修路。作为贫困村,没有资金、设备、技术,想实现组组通公路的难度可想而知。村支书彭耀生说,修路,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资金。为修路,村民们自发出钱出力按标准改造村组公路路基,路基完成后,村委会就开始筹集资金,着手路面硬化。村民们慷慨解囊,你几百、我几千,共募集资金达30多万元。在外地工作的徐世玉获悉后,捐款7万元,五组村民徐大林捐资1.5万元,十四组村民彭相国动员在外务工的儿子捐资1.5万元,卢健华老师自筹资金铺好路基100多米。针对资金缺口,村里通过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补助解决,立项水泥路6.67公里,争取资金67万元。 为确保村组公路质量,全村党员干部义务筹资,管路、抓质量。村支书彭耀生和村主任樊友汉同几名老党员到外面筹集资金,为节约经费,几个人挤在一起睡地板,饿了就吃自带的干粮。为严把质量关,各村民小组长每天安排5名村民值班,盯住料厂,紧跟施工人员,料不合格就拉回去重新拌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就及时补救。在施工期间,四组村民彭瑞丰和14组村民彭桂华两人连续几夜都没有睡个安稳觉,一直坚守在工地。他们的行为深深打动了周边群众,70多岁的朱菊英和陈碧玉老人为他们端来了茶水。在深圳市坪山镇务工的几名党员闻讯后,深受感动,准备每年捐款10万元完善公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把井源村组公路建成真正的“绿色通道”。 本文来自修水网 两年来,该村共修建水泥路13公里,联通了与大桥集镇、古市和石坳3个乡镇,在全县率先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目标。路通了,村子的面貌变了,不仅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方便,也活跃了经济。如今,全村拥有大型收割机3部,昌河汽车4辆,小轿车12辆,井源到修水的客运班线正在酝酿,发展嫁接油茶1500亩,预计挂果时,人均可增收500元。村支书彭耀生自豪地说:“村组公路已成为我们井源村的‘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