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 5月31日,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修水县溪口镇移民扶贫中心敬老院几个五保老人按着一头大肥猪,帮着屠夫宰杀。梁友林老人说:“全靠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五保老人生活现在过得好了。今天,又杀猪打牙祭哦。” 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近几年来,修水把改善民生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大投入,把群众的民生问题当作头等大事,全力实施民生工程。 移民扶贫:走出深山生活变样 整齐的楼房、宽敞的院落、碧绿的杉树,让五月里的渣津镇长仑村移民扶贫安置小区更显美丽。在移民户陈军华家的大厅里,陈军华、戴杏花夫妇切面、称面、揉面,忙得不亦乐乎。 “过去我家住在程坊乡的大山里,到乡政府要走五六个小时的山路和水路,不仅看病不方便、小孩上学不方便,而且没有致富的门路。”在政府的扶持下,从深山里搬迁到离集镇只有2公里的渣津长仑村后,陈军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好了,小孩上学方便了,离医院只有4里路,由于靠近集镇,我和妻子办起了面条加工厂,一年的毛收入有6万元。”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修水县从2003年开始创新扶贫工作模式,变以往的就地扶贫为移民扶贫。五年来,修水县按每个移民人均3500元补助标准,安排近3亿元对38296人实行了移民搬迁扶贫。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该县还先后筹资8000万元用于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小区建设,初步解决了山区群众行路难、上学难、耕作难等问题。 修水移民扶贫,“移”出了名气,也“移”出了民心。该县移民扶贫人数占到全省的五分之一,已成为全国移民扶贫的一个典范。 合作医疗:农民有了“健康红包” 说起农村合作医疗,征村乡征村村二组村民张军民脸上就乐开了花。 2007年4月,张军民突患脑溢血,从省内治疗到省外,花去了7.6万多元,不仅掏空了家底,而且还向银行贷了款。正当一家人陷入困境时,县医保局为他报销了1.5万元医疗费。张军民说:“我们赚1.5万元钱需要几年啊!参加合作医疗为农民减轻了负担,好得很,太感谢了。” 修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力度逐年加大,受惠面逐年扩大。2007年,全县共61万多人参加合作医疗,全年共有4.34万人次获得统筹补偿,补偿金额达2500万元,比2006年增加1062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健康红包”。 与此同时,修水县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为契机,不断增加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着力健全医疗服务体系。从2004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改善县、乡医疗基础设施,每年安排168万元,补助乡、镇、村卫生所,共选聘297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基层,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县级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支撑、村级卫生所为基点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修水网 五保工程:孤寡老人晚年幸福 6月1日,在修水山口镇新建的中心敬老院娱乐室,74岁的武志和老人开心地说:“现在住的房子是新的,房间里有卫生间,装修得像宾馆,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你看那幸福乐园大门口的对联‘时逢盛世老来安、日照桑榆晚景好’就是我们写的。” “五保”工程,使全县五保对象5000余名做到应保尽保。而且通过逐年提高保障标准,使集中供养对象每人每年达到1800元,分散供养对象每人每年达到1200元。特别是改善基层政府的考核体系,把“五保户供养”列为考评乡镇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健全“政府领导、民政指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乡镇负责、敬老院承办”的农村五保供养管理体制。在县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累计已投入6000多万元,形成了“县城有社会福利中心、乡乡有现代化的中心敬老院,应保对象人人尽保”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