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马祖湖村大学生照片贴满小学校园激励后来人 一个只有400户人家的贫困小山村,10年来却出了96名大学生,其中包括2名博士生、4名研究生,全村平均每4户人家就有一名大学生。这个学风鼎盛的村庄就是修水县西港镇马祖湖村,村里只要考上一名大学生,就会放一场电影作为精神鼓励。 国家重点扶贫村出了96名大学生 记者从西港镇出发,在一条凹凸不平的狭窄土路上颠簸半个多小时后,就看到了一个青山绿水的小山村,一块“国家重点扶贫村”的牌子引人注目。 村支书涂云根告诉记者,马祖湖村背靠大山,面临修河,只有一条能通三轮车的土路,全村只有400户人家,年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村里先后出了2名博士生、4名研究生、90名大学生。 退休教师儿女全部考上大学 记者在村头一间破旧的房子里,见到了村里第一个博士梁华的父亲——66岁的退休教师梁必耀,他在村里教了近40年的书。梁必耀的家除了书橱上有一个电话机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就是在这间破房子里,他的4个儿女全部考上了大学,其中大儿子梁华和小女儿梁素琴分别考上了博士和研究生。“自己苦点没什么,孩子不能不读书!”梁必耀老人笑着对记者说。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奖状贴满家中三面墙 拐进一条小巷,记者来到了第二个博士梁燕华家。村主任梁卫国告诉记者,梁燕华的父母都不识字,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却从不马虎,靠种地的微薄收入供孩子上学。 记者随后又走进了梁学荣老人家,他的儿子和女儿先后考取了华南农业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梁学荣老人家中,三面墙上贴满了儿子梁金山、女儿梁娅云从小学到高中的奖状,书柜里堆着十几本孩子在大学获得的奖学金证书。“我自己吃够了没读书的苦,不能让孩子重复这样的路。”梁学荣说。 村里放电影作为精神鼓励 “很多人都问我们村考上这么多大学生,是不是‘风水’好?实际上,我们不信风水。其实,村民们都有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传统,而且前面考取的大学生给后来的人起到了示范作用。”村支书告诉记者,因为村里穷,拿不出钱来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只好用精神鼓励,每考上一个大学生就在村小学放一场电影,表示庆贺。另外,村里还把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的事迹材料和相片贴在小学校园里,让孩子们学有榜样,激励后来人发奋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