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广网南昌5月9日消息(记者胡啸、通讯员周武现) 近日,江西省修水县白岭镇一村民在屋后自留地里劳作时,挖掘出一尊雕刻,一位八旬老翁看到外观后戏称雕刻为“乘犀得道”。这尊雕刻重约2公斤,长度约17厘米,高12厘米,外观呈金黄色,沟壑处还留有部分泥土。其造型是一只犀牛葡伏于地,犀牛毛发金黄,犀角分明,双耳硕大,目光有神,尾巴盘在后臀。一秃顶老道斜侧身仰骑坐在犀牛背上,目光望着前方,左手握弓,右手好像端起胸前一只金元宝,在其的右侧腰部雕有一枚铜钱,铜钱上方一个“大”字,右侧一个“下”字,一位头戴斗笠的人端坐其后,脸部向右,雕刻表现出了老道悠闲自得和犀牛威猛驯服的情景,体现出了人与动物的融洽和谐。 雕刻布局合理,人与犀牛相得益彰,稳定感强,雕工精湛细致,线条细腻优美,身段相貌完整,尤其是葡坐于地的犀牛神态逼真,栩栩如生。雕刻材料质地特硬,有人认为是玉石,雕刻时间有人估计大约是在明清时期。什么材料制作、雕刻时间何时、是否属于珍稀文物等等方面,有待专家作进一步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