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城关的义宁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镇建立了黄连村无公害蔬菜基地、桃里村无公害茶基地、西茗村生猪基地、良塘村园林花卉基地、湘竹村蚕桑基地等8大产基地,显示强劲发展势头。据统计,产业基地收入已占农民总收入60%,涌现产业大户1200户,平均年收入达4万元。 义宁镇大部分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交通方便,农民产业化意识强,不少村已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该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建“一村一主打产业”格局。并从班干部中选调责任心强、有技术的班干部驻村服务,围绕基地建设完善地流转机制,通过重新调整、租凭等方式,使基地集中成规模。全镇发展规模桑园2000亩,蔬菜6000亩,园林花卉200亩,生猪饲养5000头,茶园1100亩。该镇积极推进集约化经营模式,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镇政府和农业生产部门,负责提供各产业市场信息和科技服务,各村组班干部带头进行科技示范,推广良种良法,组织村民统一购销。如今,湘竹等蚕桑基地均实现了统一桑管、购肥、打药、订种、卖茧;黄连村从浙江请来有经验的农技师长期驻村指导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并不定期召开菜农技术交流会,学习种菜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西茗村统一从温州购进良种仔猪,并聘请县农业局高级兽医担任技术指导,统一防疫。产业化经营和科技推广使基地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今年全镇春夏两季共养蚕种6000张,产茧5000余担,平均张种产茧43.5公斤,叶贵、杨欢迎等蚕农的蚕茧单张产量高达53.5公斤。 通过建设产业基地,产业大户不断涌现,该镇种桑5亩以上的50户、10亩以上的20户;生猪饲养50头以上的60户,100头以上的10户;园林花卉20亩以上的6户,平均每户收入4万元左右。随着产业大户的成功,不少观望户在政府支持下参与其中或扩大生产。去年,该镇村班干部为蚕桑基地50户村民担保贷款18万元,今年又为西茗村20户村民担保贷款20多万元,为黄连村村民担保贷款2万元,全镇新增产业大户300多户。西茗村村民艾来强原不养猪,在村班干部带动下,去年建起了100平方米猪舍,当年出栏生猪38头,今年又饲养了74头。村民卢华富原是屠户,现“改行”回家养猪,今年养猪60多头。良塘村村民在产业大户带领下,有20多户开始种植苗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八大产业基地建设使义宁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HULING |